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探究
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历史功绩,就是为一切被压迫劳苦大众和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实现独立和自由的的光明之路。宏观地来看,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思想武器,它是无产阶级全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就这一哲学理论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关系来说,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这一科学世界观中的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统领其他基本理论的最高准绳。因此,科学地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分析唯物史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不仅对于已获得领导权的无产阶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一、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成背景
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在欧洲大地上传播了三百余年,三百余年间,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14世纪以来欧洲西部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厂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1]伴随1640年和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腐朽统治斗争运动的持续开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起来,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历史主动权,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在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革命性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崭新时期。然而,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也空前加剧,与之相伴的是反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即“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唯物史观的创立极大的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参加工人运动和实际斗争并且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历史性思想成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深怀敬意的姿态,具体分析他们的是非功过,辩证地吸收了其科学成分,摒弃了这些理论中的空想体系,使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和逻辑起点。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工人革命运动,共同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批判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同时在《共产党宣言》中也专门指出了封建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局限和理论局限,不断观察和研究社会问题,坚持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把唯心主义从此驱赶了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促进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科学。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以“空想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孕育兴起。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极度私有化的社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制度性的不公正现象,具体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企业生产的有序性和市场运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客观运动使资本主义社会麻烦不断、乱象纷呈,社会成员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对立日益严重,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处于停滞或落后的状态,“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1]。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虽然进行了种种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的尝试与探索,付出了巨大牺牲,也进行了许多规模不一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都没有取得很大成效,这指引他们的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言之,这些理论具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以往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相伴随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前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就是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是与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时期相对应的,因此“新的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冲突只是开始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2]。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们对现实的批判摆脱了纯粹的理性的幻想,从此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主张把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分析和考察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据,强调“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1]。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历
下一篇:没有了